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常见问题
解封担保 诉前保全担保 诉中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履约担保 投标保函 预付款担保 业主支付担保 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
民事案件解除保全法条
时间:2024-04-17

民事案件解除保全法条

民事案件解除保全是指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根据法定情形,裁定解除已经实施的财产保全措施或行为保全措施的过程。

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民事案件解除保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解除保全的具体法条有如下规定:

第一、《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先予执行的判决、裁定:

(一)判决、裁定所依赖的事实不真实,需要重新查清的;

(二)被执行人提供相应担保的;

(三)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的;

(四)被执行人向原告提供的担保不变的;

(五)有其他不宜先予执行的情形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财产保全的措施。并且,《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受执行财产提供适当担保,可以申请解除先予执行的判决、裁定。

此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也明确规定:“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的,可以不予执行。”这一规定也为解除保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债务人的财产对债权人的担保负有保全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被保全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解除保全措施,并可以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违反民事保全裁定的行为,可以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其他破坏、抗拒民事保全行为的,可以依法给予罚款、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保了民事保全的有效执行以及对违反保全裁定行为的法律制裁。

根据以上法条的规定,民事案件解除保全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了确保合法权益的手段。当被执行人提供相应担保、提出事实不真实或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等合理申请时,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法定程序进行解除保全措施。同时,在保全的过程中,被保全人不得以破坏、抗拒民事保全等方式阻碍保全的进行,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