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不得冻结伤残抚恤金吗
时间:2024-05-21
法院不得冻结伤残抚恤金吗
前言
伤残抚恤金是国家对因公、因战致残人员提供的一项保障,旨在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医疗康复费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伤残抚恤金不得被冻结或扣划。然而,在实践中,法院出于各种原因,有时也会对伤残抚恤金做出冻结裁定。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等方面阐述法院不得冻结伤残抚恤金的原则,探讨其具体适用情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抚恤金不得划拨、冻结、扣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家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抚恤金属于国家赔偿范畴,依法不能冻结、划拨。”这些法律规定明确禁止法院冻结伤残抚恤金,体现了国家对致残人员权益的特殊保护。
司法解释
《关于审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执行时,不得划拨、冻结、扣押被执行人及共同居住人的仅够维持本人及家人基本生活所需的生活费,但被执行人是因实施故意侵权行为被判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除外。”本条司法解释进一步强调了不得冻结生活保障类款项的原则,伤残抚恤金作为保障致残人员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同样受此保护。
典型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已有多起案件对伤残抚恤金冻结问题作出裁判,支持了不得冻结的原则。例如:
- 案例一:崔某因公致残,领取伤残抚恤金。关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冻结崔某的伤残抚恤金。法院审理后认为,伤残抚恤金是国家对崔某因公致残给予的保障,不得被冻结,遂驳回关某的申请。(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再179号民事裁定)
- 案例二:张某因交通事故致残,领取伤残抚恤金。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冻结张某的伤残抚恤金。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的伤残抚恤金是国家对张某因事故致残给予的救助,属于生活保障类款项,不能冻结,遂驳回李某的申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京民终1217号民事判决)
具体适用情形
尽管伤残抚恤金不得冻结是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法院仍可能作出冻结裁定。根据司法解释,以下情形可以冻结伤残抚恤金:
- 被害人合法继承人请求执行死刑罪犯赔偿金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死刑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于被害人合法继承人请求执行死刑罪犯赔偿金,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明情况后及时予以处理,并可依法冻结死刑罪犯已经依法被执行财产。”
- 被执行人实施故意侵权行为时:根据《关于审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是因实施故意侵权行为被判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除外。”
法律建议
为了保障伤残抚恤金不得被冻结的原则,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完善法律法规: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院不得冻结伤残抚恤金,同时加大对违法冻结行为的处罚力度。
- 加强司法培训:对法官和执行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对伤残抚恤金司法保护的认识,避免因不当冻结伤残抚恤金而损害致残人员合法权益。
-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对法院冻结伤残抚恤金行为的监督机制,如上级法院监督、检察院监督等,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保障致残人员合法权益。
结语
伤残抚恤金是国家对致残人员的基本保障,法院不得冻结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培训和建立监督机制,保障伤残抚恤金不被冻结,既体现了国家对致残人员的特殊关怀,也维护了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