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冻结和划扣是什么区别
前言
在法律诉讼中,法院有权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以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判决的执行。其中,法院冻结和划扣是两种常见的强制措施,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区别。本文将对法院冻结和划扣的概念、适用条件、法律后果以及解除条件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两种强制措施的异同。
一、概念
1. 法院冻结
法院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对其申请强制执行中涉及的三方当事人以及有关单位的银行存款、债权、股票、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采取的临时性保全措施。法院冻结主要针对被执行人的可执行财产,在进入执行程序后适用。
2. 法院划扣
法院划扣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将被执行人的存款、债权等财产划归法院执行的执法行为。法院划扣一般发生在执行程序中,是执行阶段财产保全的继续,主要适用于被执行人冻结的不动产、动产、收入和预留资金等财产。
二、适用条件
1. 法院冻结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法院冻结的适用条件包括:
(1)申请执行人已经提出申请;
(2)有证据证明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影响执行的行为,如转移、隐匿、变卖或者毁损财产等;
(3)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故意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仲裁裁决的情形。
2. 法院划扣
法院划扣的适用条件包括:
(1)符合法院冻结的适用条件;
(2)被执行人逾期未履行法院的冻结裁定。
三、法律后果
1. 法院冻结
对被执行人:自法院冻结之日起,被执行人的相应财产不得转让、处分,被执行人的经营活动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对第三人:第三人发现被执行人已被冻结的财产后,不得转让、处分该财产。
2. 法院划扣
对被执行人:法院划扣后,被划扣的财产归人民法院所有,被执行人不得再行处分财产。
对第三人:第三人得知被执行人财产被划扣后,不得向被执行人提供资金或者协助被执行人转移划扣财产。
四、解除条件
1. 法院冻结
法院冻结的解除条件包括:
(1)被执行人无上述行为可能时;
(2)执行时发现的被执行人财产足以执行时;
(3)申请执行人撤回申请或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时;
(4)被执行人提供担保时,经法院批准后解除冻结。
2. 法院划扣
法院划扣的解除条件包括:
(1)执行终结;
(2)原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被撤销或再审改判;
(3)被执行人依法取得执行异议之诉胜诉等情形。
五、相互衔接
法院冻结和划扣可能相互衔接使用,主要顺序是先冻结后划扣。在冻结生效后,如果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划扣冻结的财产。冻结解除或撤销后,划扣也相应解除或撤销。
六、总结
法院冻结和划扣是两种性质不同、适用条件不同、法律后果不同的强制措施。法院冻结是一种临时保全措施,旨在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而法院划扣则是一种执行措施,是冻结的继续和完善。法院在使用这些强制措施时,应当充分考虑具体案情,依法审慎适用。若当事人对法院的冻结和划扣措施有异议,可以及时向法院提出异议或者申请解除。
七、常见问题解答
- 什么情况下法院会冻结和划扣财产?
法院冻结和划扣财产,一般是在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
- 法院冻结和划扣的程序是什么?
冻结和划扣的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查、做出冻结或划扣决定、执行等步骤。
- 被冻结和划扣的财产可以解除吗?
可以,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解除冻结和划扣,如提供担保等。
- 冻结和划扣与查封有什么区别?
冻结和划扣针对的是债权、存款等动产,而查封针对的是不动产,且冻结和划扣是执行前的强制措施,而查封是执行中的强制措施。
- 对法院的冻结和划扣措施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对法院的冻结和划扣措施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