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会先冻结再扣款吗?
导言
当法院对被告颁发判决后,被告不履行判决义务,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冻结被告的财产、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等。那么,法院在强制执行时,是会先冻结被告的财产,然后再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还是先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然后再冻结被告的财产呢?
强制执行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申请执行
- 审查申请
- 决定执行
- 采取执行措施
- 执行完毕
其中,采取执行措施是法院强制执行的关键步骤。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包括:冻结被告的财产、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拍卖被告的财产等。
冻结财产和扣划银行存款的区别
冻结财产和扣划银行存款是法院常见的两种执行措施。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 冻结财产是指法院命令财产管理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对被告名下的特定财产进行控制,禁止被告处分或转移该财产。
- 扣划银行存款是指法院命令银行将被告名下的存款划转至法院指定账户。
法院执行顺序
法院在采取执行措施时,通常会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 优先执行金钱给付
- 选择执行标的
- 采取相应执行措施
也就是说,法院会优先执行被告的金钱给付义务。如果被告有足够的银行存款,法院会直接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如果被告没有足够的银行存款,法院会再对被告的其他财产采取执行措施,例如冻结被告的房产或车辆。
冻结再扣款还是扣款再冻结?
从法院的执行顺序来看,法院一般会先 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然后再冻结被告的财产。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院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执行顺序。
例如,如果被告名下有多个银行账户,法院可能会先冻结其中一个银行账户,再扣划另一个银行账户的存款。如果被告名下的财产比较多,法院可能会先冻结部分财产,再扣划其他的财产。
举证责任
在法院冻结或扣划被告财产之前,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证明被告有履行判决义务的能力。原告可以提供被告的银行流水、财产清单等证据。如果原告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法院可能会驳回原告的执行申请,或者要求原告提供担保。
救济途径
如果法院错误地冻结或扣划了被告的财产,被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救济:
- 异议之诉:被告对法院的执行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之诉。法院会对被告的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 执行异议之诉:被告对法院的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 行政复议:被告认为法院的执行措施违法或不当的,可以向法院或者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被告认为法院的执行措施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结语
法院在执行判决时,一般会先扣划被告的银行存款,然后再冻结被告的财产。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院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执行顺序。如果法院错误地冻结或扣划了被告的财产,被告可以通过异议之诉、执行异议之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