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没有证据可以冻结吗
导语
民事诉讼中,申请诉前保全,法院应当审查申请人的证据材料,对申请人的主张是否有证据初步证明。没有证据的,没有做好相关证据保全工作的,是不能申请诉前保全的。
法院冻结需要有证据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在做出判决前,予以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保全申请,依照本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对下列事实应当作出初步审查: (一)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保全请求所依据的法律关系; (二)申请人的保全请求是否于法有据; (三)申请人有证据证明请求保全的财产有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危险的。
由此可知,法院冻结财产时,需要申请人提交证据材料,证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申请人的保全请求于法有据,并且有证据证明请求保全的财产有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危险。
法院冻结证据不足情况
1. 不能证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存在法律关系。
2. 不能证明申请人的保全请求于法有据。
3. 不能证明申请人请求保全的财产有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危险。
法院冻结所需证据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提交下列证据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诉前保全的理由事实 (三)足以证明保全请求成立的证据 (四)担保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 61 条第一款规定,“提供证据证明有被执行人转移、隐匿、毁损、处分财产或者其他行为可能造成执行不能或者执行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在执行前保全。”那么证据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
一般来说,提供给人民法院的证据应包括:
1、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证据,比如转账记录、过户登记、赠与协议等;
2、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证据,比如将财产转移到第三方名下、藏匿在不易找到的地方;
3、被执行人毁损财产的证据,比如毁坏房屋、销毁文件、出售高价值物品;
4、被执行人有其他行为可能造成执行不能或执行困难的证据,比如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拒绝申报财产、下落不明等。
法院冻结证据不足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申请人的保全申请经审查,符合本解释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应当裁定准予保全;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也就是说,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材料不能证明有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危险,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案例
2022年,李某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请求冻结王某名下的一笔存款。李某提交的证据材料包括: (一)借条一份,载明王某欠李某10万元; (二)王某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法院审查后认为,李某提交的证据材料仅能证明李某与王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不能证明王某有转移、隐匿或者毁损其存款的危险。因此,法院裁定驳回李某的申请。
结语
法院冻结财产是有条件的,需要申请人提交证据材料,证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申请人的保全请求于法有据,并且有证据证明请求保全的财产有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危险。不能举证证明的,法院将不予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