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公积金被法院冻结:影响范围及处理措施
一、公积金被法院冻结的原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5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冻结执行人公积金等限制消费措施: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
实施转移财产、隐匿财产或者其他行为逃避执行的;
已履行部分义务,经催告后在法定期限内仍未履行剩余义务的。
二、公积金被冻结的影响范围
公积金被法院冻结后,将对执行人产生以下影响:
提取受限:执行人无法提取公积金账户中的任何资金,包括住房公积金、企业补充公积金等;
缴存受限:执行人每月缴纳的公积金仍会自动存入冻结的账户,但无法提取;
贷款受影响:如果执行人已向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公积金贷款,冻结期间将无法继续发放贷款或办理贷款业务。
三、公积金被冻结后的处理措施
1、主动履行义务
如果执行人有能力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应主动向法院或申请人履行,并及时提交书面凭证以解冻公积金。
2、申请执行异议
如果执行人认为公积金被冻结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法院受理后,将在15日内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3、申请暂缓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执行公积金账户会严重影响执行人的基本生活,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暂缓执行。法院在审查执行人的具体情况后,可以决定暂缓执行。
4、申请变更执行方式
如果执行人无法一次性履行义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执行方式,例如分期履行、变卖其他财产等。法院在审查执行人的情况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裁定。
四、公积金被冻结解除条件
**公积金被冻结后,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依法解除冻结:**
执行申请人撤回申请的;
人民法院撤销或者变更裁定的;
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
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的;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的。
五、预防公积金被冻结的建议
为了避免公积金被法院冻结,建议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良好信用: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
管理好个人资产:合理使用公积金账户,避免因频繁提取公积金或申请大额贷款而引起法院的注意;
积极沟通:如果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履行义务,应主动与申请人或法院沟通,争取达成和解协议或其他解决方式;
获取法律援助:如果无法自行处理,可以寻求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帮助。
总而言之,公积金作为个人重要的住房保障资金,被法院冻结后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执行人应主动履行义务,避免公积金被冻结。若公积金被冻结,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配合法院执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