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冻结的财产可否保全
**引言**
当债权人担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义务时,可以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债务人转移或变现其财产,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实现。法院常见的保全措施之一就是冻结债务人的财产。本文将深入探讨法院冻结的财产是否可以保全,并分析相关法律依据和实务操作。
**一、概念界定**
- **冻结财产**
- **保全措施**
法院冻结财产是指人民法院裁定禁止被执行人处分特定财产的强制性措施。其目的是防止被执行人转移、变卖、毁损财产,以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保全措施是指法律规定的保障债权实现的措施,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财产保全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债务人处分、转移或者毁损其财产,致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
**二、冻结财产是否可保全**
对于法院冻结的财产是否可以保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 **肯定说**
- **否定说**
持此观点者认为,冻结财产的目的是禁止被执行人处分财产,而保全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债务人处分、转移或者毁损其财产。两者目的相同,且冻结财产已经达到保全的效果,因此法院冻结的财产当然可以保全。
持此观点者认为,冻结财产只是禁止被执行人处分财产,而保全措施不仅禁止被执行人处分财产,还包括禁止被执行人转移、毁损财产。因此,冻结财产与保全财产的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故法院冻结的财产不能完全达到保全财产的效果。
**三、法院实务**
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当事人的申请、证据材料以及法律规定,谨慎作出裁定。
- **一般而言,法院会认可冻结财产可以保全**
- **但特殊情况下,冻结财产可能无法完全起到保全作用**
冻结财产的目的是禁止被执行人处分财产,而保全措施的目的之一也是禁止被执行人处分财产。因此,冻结财产已经达到保全财产的目的,法院一般会认可冻结财产可以保全。
例如,被执行人将冻结财产转移到境外,或将冻结财产转移给第三人,或采取其他方式变相处分财产,则冻结财产就无法完全起到保全作用。此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其他保全措施,如禁止转移财产或查封财产等。
**四、法律依据**
关于冻结财产是否可以保全,我国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以下法律条文可以作为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40条:“人民法院采取冻结存款、汇款、股票、期货、基金份额等保全措施的,应当同时或者提前通知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收到通知后不能提出异议的,其对该部分财产的处分行为无效,但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例外情形除外。”
**五、建议**
为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建议债权人在申请法院冻结被执行人财产的同时,向法院提出保全措施的申请。法院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后,会根据法律规定作出裁定。此外,债权人还可以随时申请法院追加或者变更保全措施,以适应案件的实际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法院冻结的财产是否可以保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法院冻结的财产可以起到保全的作用,但特殊情况下,冻结财产可能无法完全起到保全作用。因此,债权人在申请法院冻结被执行人财产的同时,建议同时提出保全措施的申请,以确保债权的实现。